据悉,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信委《关于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意见》,意见提出,青岛将完善产业体系,突破关键共性技术,努力形成涵盖机器人本体、核心零部件、集成机器人产品、集成应用创新、机器人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;建设国内一流的机器人产业园区,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骨干企业;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系列工程,加大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力度。到2020年,全市机器人产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,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基地。
根据该意见,青岛将以机器人研发生产为重点,大力发展机器人本体及集成产品;加强关键环节和基础共性技术研究,完善产业配套及服务,推进产业集聚,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,促进机器人产业突破发展;推动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普及应用,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,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,推动青岛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。
打造一流产业园区。在青岛高新区规划建设占地3000亩的青岛市机器人产业园区,作为青岛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区域,完善公共服务体系,增强集聚能力;吸引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产业企业和配套企业入驻,引导本地企业和项目、技术、资金、人才等资源向园区集中,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,在机器人本体、集成应用、特种及服务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。
搭建创新服务平台。充分发挥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、机器人商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,推进机器人生产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、投资机构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合作,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机器人技术研发基地与孵化基地;搭建机器人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以及检测试验、认证认可、产品展示和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,提供功能完善、覆盖完整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,加快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。
强化机器人研发制造。加强机器人系统集成、设计、制造、试验检测等共性技术研究,通过自主研发,协同创新、引进吸收等多种方式,重点开展机器人本体、减速器、伺服电机、控制器、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研发。实施一批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重点项目,重点发展搬运、装配、喷涂、焊接、清洁生产等作业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及集成产品产业,积极拓展研发制造水下机器人、危险特殊环境探查操作机器人以及安全防护机器人等专用机器人,加快研发家政、医疗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。